佛陀所證悟的道和世間人所認識的是相反的,世間人要追求的财富、名利和地位,佛陀說不能要,才能自在!佛陀教的戒定慧,世間人都說不要,因为让我很不自在!
同时很多人在修行道路上也希望得到某些东西,所以很多聪明人士便顺水推舟让修行人得到他想要的某些东西,到最后是聪明人得到自己想要的最多。
《心經》曰:「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,以無所得故。」「無智亦無得」这是非常重要及關鍵的一句話。修行不但要無苦集滅道,連般若智,真空都不可得,才是完全實證空的境界。
菩薩以無所得的智慧照見五蘊,十八界,十二因綠,四谛皆空,一切法都是無自性的,所以能知「空」而离「苦」。所以菩萨是以无所得,证入真正自在解脫的境界,开启了一个菩萨道的人生。
崇山禅师说:如果你有「我」,便有所得,如果「無我」,即「無智亦無得」。
在韓國,有位出家人苦修了十多年,然後去見崇山禪師,
僧人对禪師說:「禪師,我有所證悟了。」
禪師問:「你證悟到什麼?」
僧人回答:「我證入了無!」
禅师反问:「是誰證入了無?」
僧人回答:「是我證入了無!」跟著禪師便用禪棒打他!
其實是誰證入了無?当你说「我」證入了無,這便是有「我」,既有所得,便不是證入無。
如果真的證入了「無」,便不會有言說,「無」怎麼能夠說呢?那開口已是大錯,所以心經說:「無智亦無得,以無所得故」,即是說在元點,開口即錯。
元点已切斷我們的相對思維,那么你的心便會清明如明鏡,只是反照:天是藍色,樹是綠色,狗吠汪汪,糖是甜的,你與外在世界打成一片。宇宙與你成為一,回到元點,亦即是涅槃。
香港的 秀峰禅师第一次做一百天的独修时,到了第四十七天,禅修已经完成了一半,一切都没有问题,他内心想:「为什么我要完成他呢?」
那时候他的心不是禅修的心了,他失去了嘗试的心,而是只抱着審查的心,只想瞧一瞧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?甚至他想要离开独修,因此他出外走了六七里的路,去到一个小镇的公众电话亭,他就拨电话给崇山禅师说:「接下来的五十天不会有什么问题,我的身体健康很好,可以应付。如果你说畄下继续独修,我便畄下,但我想知道为何我要继续这样做呢?」意思是他认为他的心巳经得到自由了,没有必要完成这禅修。
崇山禅师说:「你只是去嘗试。」
秀峰禅师说:「是,我可以嘗试,但是你要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?」
崇山禅师大吼说:「为所有人!」然后便大力摔下电话。
秀峰禅师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,才回到独修的茅屋。心中唯有这一句话:「为所有人!」究竟是什么意思?
崇山禅师要他继续畄下禅修,理由是「为所有人」。内心一直不明白究竟坐禅与所有人有什么关系?
跟著下来的四十天,他只有这个问题, 「为所有人!」别无选择。这不是因为他要问自己这个问题,而是这问题一直存在着:「为所有人!」 究竟是什么意思?
无论是吃、睡、还是禅坐,这问题都在。行住坐卧都是被这个问题围绕着,简直就是想吐,只想它不再存在,而不在乎有没有答案,只是不再想有这问题。到了第八十七天,当他在坐禅时,这问题突然消失了。
他不觉得自己证悟什么,只是问题不再存在了,因此,他十分高兴。接下来的13天。因为没有了那个恼人的问题,时间过得很快,每天的生活,比躺在沙滩上还要美好。从此以后,每天起床、念诵、静坐和洗衣服,都只是去做。
后来秀峰禅师说:「我們要證入《心經》所說的「無所得」,才能回到人類的本性。我們總以為這一生中會得到一些東西:名車,財富和成功的事业。因此我們在你爭我奪和互相欺騙,而不能好好相處。但如你證入「無所得」,也即是不單只是為我,那么生活便很簡單,不再你爭我奪,你和我便能融洽相處。
修行人要发愿能够遇见明眼善知识。
修行人是以无所得才能自在。
修行人方向要非常清楚,才不会墮入聪明人的陷阱。
Comments